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在大会上就富硒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进行讨论和阐述,为富硒产区和企业发展提供思路和产业方向。
中国正在探索一个非传统的粮食与食物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国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很不相同:
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环境特征:
全球走向信息化时代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崛起
现代工程管理系统的发展
现代高效生态系统的建设
第一次农业结构调整(1979-1998年)
1978年粮食3000亿公斤,1984年粮食第一次达到4000亿公斤,人均400公斤,解决了温饱问题。
主要调整措施:促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协调发展,支持棉花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有一部分粮食作为饲料支持畜牧业发展。
第二次农业结构调整(1993-2003)
1993年以后稳定在4500亿公斤以上,提出了发展两优一高农业。
1998年,粮食总产量第一次达到5000亿公斤,出现了粮食相对过剩。
主要调整措施:大幅度实施粮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渔
到2003年,粮食退耕减少了土地和环境压力,减少了粮食库存过多的压力,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但是到2003年,由于粮食面积大幅度减少,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到4300亿公斤,形成了粮食短缺的压力。
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
到2019年粮食出现了长期持续增长,粮食总产量连年达到6000亿公斤以上。
同时出现了三个连续增加: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粮食库存连续增加、粮食价格连续增加。
2016年开始连年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玉米产量和库存。
必须加快将用做饲料的玉米逐步调整为饲料,创造条件将70%的玉米改种为饲料作物。
加快建立农业和畜牧业融合的现代农牧业一体化综合产业,支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实现了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结构的合理配置;基本实现了优质蛋白质的合理配置;基本实现微量营养的合理配置。
这两类食品中,卫生部发布今年有170多种食药同源食品,这些食品里实际上都有食品和药品的功能,但我们的功能性食品也有特殊的功能,这次抓一个,食药同源170种,很多大量的中药也是食品比较复杂。
所以我们国家主管部门,推了食药同源产品和功能性产品的名录,食药同源按照食品走,药食同源按照药品,功能性食品抓一两个特殊功能,像富硒就是非常突出的功能。
.....